(宣传处讯) 9月16日下午,天气和煦,微风徐徐,江书记手捧鲜花,来到七楼特需病房,看望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当江书记和眼前这位89岁的老党员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一种对党的无限忠诚跨越了岁月融合在一起,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无不为之动容。江书记伏下身子,握着老人的手深情地说:“我们要好好向您学习啊!”老人家谦和地笑着说:“你们医护人员帮我完成心愿,我感动啊!”
这位89岁的老人就是徐素珍,一个老革命者,老地下党员,早期革命时出生入死,经历了众多磨难,在临终之际不忘与爱人的约定,上交了77万特殊党费,把一切最终奉献给了党。她的先进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一时间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为中国7000多万党员竖起了学习的标杆。而这个英雄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她就是徐老嘴里一直夸赞的郑敏宇医生,一个冒着风险、不辞辛苦帮老人家完成心愿,保留了老人家临终前高尚尊严的医生。
郑医生是特需病房的主任,接受采访前,她正被围在一群病人中间解答问题,我敲敲门问:“请问哪位是郑敏宇医生?”“谁找我?”一脸温暖灿烂的笑容,春风化雨…
记者:当时怎么发现徐老有这样一个心愿,决定帮她完成心愿时有着怎样一个想法和初衷?
郑医生:两个多月前,特需病房收治了一位胰腺癌肝转移病人,这个病人有点特别,一是肿瘤恶性程度高,病人承受痛苦大,余下的时间可能不多了。二是这个老人89岁,无儿无女,只有街坊邻居轮流照顾她。我们制定了治疗方案尽量降低病人的痛苦,在护理上也给与最好的照顾。老人家最初对治疗有一种消极抵触情绪,病情曾一度恶化。我察觉到老人家似乎有一些放不下的心事,后来聊天中得知她有个心愿,说想回家一次,取点重要的东西。但她这种身体状况经受不起来回几十里的折腾,回家要冒很大的风险,可是我又觉得拒绝一个老人的要求会少了点人文关怀,老人会留下很深的遗憾。我跟护士长商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善意的决定,由医护人员亲自“护驾”陪老人回家,了结她最后的心愿。
记者:这个决定虽是善意的,但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带徐老回家会有怎样的风险?采取了一些什么防护措施?
郑医生:老人家年事已高,肿瘤晚期,无法进食,身体极度虚弱,随时会有紧急状况发生,比如突然呼吸、心跳骤停,或情绪受刺激发生晕厥等,必须做好充分的急救准备。我们一方面和闵行干保局联系好救护车,并准备好担架、轮椅等设备,另一方面准备好急救药箱,做好几种急救方案,预防老人在途中发生任何意外。那天情况还不错,路上比较顺利。当徐老从车上被抬进屋里,老人看到已逝爱人的照片时,心情起伏,泪眼婆娑,我怕老人太过激动,情绪受刺激,赶紧跟她说话分散注意力。老人收集好印章、照片等资料后,长长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我怕时间过长她身体支撑不住,就像哄小孩一样说:“我们该回去了,你要是听我的话,下次还带你回来。”徐老很听我的话,同意了。往返50来公里,花了三个多小时,我们总算把老人安然无恙地送回医院。
郑医生:不是的,一开始我不知道徐老想做这件事情,只是以为临终前想回家看看。但没想到我这样一个善意冒险的举动,居然成就了老人家一个无比重要的心愿。原来徐老是个老地下党员,当年革命的时候曾被叛徒出卖入狱,后来策反狱卒,传奇幸免。徐老爱人去世时他们就有约定,以后要把一切财产上交给党组织。徐老回来后托邻居高老伯到闵行区组织部上交了77万党费,最后又上交到中组部。前几天又找律师和公证处立下了遗嘱,捐献了自己的房产,把自己的一切最后奉献给了党,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习老人家的高尚品德!
郑医生:了结了心愿之后老人的心情变得很好,在治疗时原来的抵触情绪也没有了,特别配合我们。尽管病情总体不算乐观,但是比较稳定。
郑医生:对待这样的危重病人,心理治疗有时候大过医学治疗,我们医生护士要多在医患沟通上下功夫,要多讲,多聆听,多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让病人敞开心扉,这样才能获得信任,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像徐老现在解开了心结,感情上得到释放,整个人变得很放松,对我们治疗就很有帮助。而且她特别信任我,依赖我,也配合我,我很高兴老人在她临终前保留了自己的尊严,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即便是老人家走了,也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记者:您做的这么好,是医院在这方面有特殊的培训吗?
郑医生:这都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谁遇到这样一个无助的老人都会想满足她的心愿。医院的确开展了不少关于职业道德和医患关系的培训,但在培训之前我们就已经这样做了,而且不是我一个人在这样做,只是我恰好遇到了这样一个背后有传奇故事的老人,恰好被媒体报道了,其实我们团队,整个医院都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
编后语:一个普通的革命老人谱写了一段生命的传奇,而郑医生则是成就公开这个传奇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她当初那个善良冒险的决定,这后来的所有事情都没有了,老人家最后的心愿也无法了结,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去。还好,她遇到了郑敏宇医生,一个懂得让病人情感释放,一个懂得心理治疗,一个懂得人文关怀的人。
作为医护人员,在对病人何举动之前我们都要想一想,我接触的这个患者,背后可能背负着怎样的一个人生,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我们任何一个善意的举动,都可能关乎她的选择和幸福,愿我们都能用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善良来对待每一个患病的人。
遇到郑医生是徐老的幸运,而遇到徐老也是郑医生的幸运,这件事告诉了我们医患之间永远不是一种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关系。只要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多一点点人文关怀,对每个病人特别一点点,就会收获比原来更多的快乐和惊喜。
采访的整个过程我都被感动包围着,因为这样看似平凡的人,因为这样着实高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