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感言:不忘为医初心,牢记岐黄使命,勤求博采,传承创新,守望生命,给每一个病患信心和希望。
阙华发,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荣誉体系特聘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顾氏外科流派第五代学术传承人,上海市医务工匠。国家区域中医外科诊疗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外科协作组组长。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外科研究所所长。农工党上海市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苑新星”、“启明星”,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及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疮疡专业委员会及蛇伤与蛇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家交流促进会创面修复与再生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流派分会及周围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师承全国外科大家陆德铭、唐汉钧教授,从事外科专业领域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慢性创面、糖尿病性足病、血管病、甲状腺乳腺疾病、疮疡、淋巴水肿等临床与实验研究。负责“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7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8项。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3篇,出版专著39部。
传承精华,弘扬特色,攻坚疑难复杂危急重症
在传承顾氏外科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阙华发坚持中医传统治疗,发挥中医特色优势,融汇各家之长,创新发展,攻坚众多疑难复杂危急重症。传承弘扬唐汉钧教授“从虚瘀论治慢性创面”的学术思想,治疗下肢溃疡等慢性难愈性创面,形成内治“清-通-补”、外治“祛腐祛瘀补虚活血生肌”的三阶段动态序贯的内外合治的综合疗法,注重细化创面溃疡色泽、溃疡深浅、发病部位等局部辨证以精准用药,提出从络病论治,补法尤重益气健脾、补肾填精、升阳举陷等法。提出“虚、瘀”为本,“虚、邪、瘀、腐、损”为糖尿病足的病机特点,确立益气化瘀为治疗大法,建立"益气化瘀"贯穿治疗始终的观点,形成益气化瘀为主内外合治的综合方案,以及煨脓湿润法、祛瘀化腐、活血生肌法,并将拖线技术用于糖尿病足治疗中,重视形气神同调,降低了截肢率和致残率,提高了生活质量。通过基础研究,揭示了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建立“气血瘀阻经络”为难愈性窦瘘病机的新观点,完善传统“正气不足,余毒未尽”学说,创制中药滴灌法治疗复杂性窦瘘,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药捻、滴灌、拖线、垫棉疗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在解毒排毒基础上,提出补肾活血法治疗原则,应用箍围疗法治疗毒蛇咬伤,中西医相结合,救治毒蛇咬伤,屡创生命奇迹,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凸显中医药在危急重症中的救治能力。
倡导清热活血扶正托毒通里攻下法治疗疮疡
疮疡(外科感染)系火毒为患,多以清热解毒立法,或以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多有慢性迁延性炎症发生。提出热毒血瘀为疮疡基本病机,清热活血扶正托毒通里攻下为治疗的基本大法;并根据疮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引温病学说入疮疡论治中,主张根据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早期加凉血散血药物,截断疮毒深入营血的传变,扭转病势发展,同时顾护阴津,重视护场理论应用,疗效显著。
主张“五辨一体”,擅用活血十三法
阙华发倡导辨病、辨证、辨体、辨症、辨因的“五辨一体”诊治疾病的临证思维。主张辨病为先,从整体水平把握疾病的基本演变规律,辨证为主,审证求机,审机论治,辨证治病,辨证治证。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辨体用药,把握病邪的“从化”,调整体质以截断病机的演变和辨症治疗,及辨因论治,五辨一体,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精准辨证,精准治疗,从而确定治疗疾病的最优化方案,能提高临床疗效。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各不相同,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均可出现血瘀证,都能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但不能单纯将活血化瘀法作为所有具有血瘀证的各种疾病全过程的治疗法则,必须审机论治,灵活运用活血化瘀十三法,即清热、温经、益气、行气、化痰、利湿、通络、通下、养血、滋阴、止血、祛风、补肾等活血法治疗外科诸疾。活血化瘀药有养血活血、活血化瘀、破血逐瘀、虫类搜剔、藤/络类通络等五类,一般血瘀轻症,瘀血不畅或新病、病位浅者,可选用养血活血及活血化瘀之品;血瘀重症,形成徵瘕结块或久病、病位深、怪病、顽症者,宜破血逐瘀、虫类搜剔以及藤/络类通络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