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感言:承古纳新 医心为民;巧手银针 愈疾为善
裴建,医学博士,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针灸学教研室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海派中医陆氏针灸流派传承基地负责人、学术传承人。2002年至2006年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客座研究员、高级访问学者、客座教授(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 Fellow)。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学术流派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分会理事会副会长、脑病专业委员会和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手法量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中西结合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会长,上海市针灸学会脑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主任委员等职务。担任《中华针灸杂志》副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上海市政协委员
主要从事针灸治疗神经系统、急慢性疼痛和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白玉兰人才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重点科研项目、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海派中医传承研究项目等。曾先后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上海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等。发表研究论文110篇,其中SCI收录期刊有Fertil Steril,J Integr Med,Front Biosci(Landmark Ed), Front Aging Neurosci,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Am J Chin Med,Biomed Res Int,Trials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著作权2项,主编医学专著3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0余名。
细针慢捻 继往开来
谈起与“陆氏针灸”的结缘,是裴建少时从家藏医籍中偶然瞥见了陆氏针灸的相关歌诀,一下子吸引了他的眼球,学习与传承中医针灸的念头在心中萌芽,由此与陆氏针灸结下了不解之缘。回望三十余载学医、行医的道路,作为中医针灸人,从上世纪80年代伊始,裴建拜学中、西医名师,提升临床研究水平,注重针技医术的研习,与时俱进地汲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1997年博士毕业后,他作为优秀人才引入龙华医院,从事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疼痛及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与机制研究。
裴建师从多位陆氏针灸名家,传承老一辈针灸名师的临床经验和针灸技术特色,始终坚持中医传统,发挥海派中医陆氏针灸的优势。“陆氏针灸疗法”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被列入上海市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在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和龙华医院的支持下,针灸科成为“海派中医陆氏针灸传承研究主基地”,裴建接过了“陆氏针灸”传承的接力棒,保持针灸整体辨证和手法治疗的特色,重视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中医优势病种临床方案的优化和转化,注重针灸补泻手法,提倡经典针灸的细针慢捻与精准化操作结合、第一时间针灸介入治疗包括动视神经脊髓炎、动眼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运动神经元疾病等,以及“气至病所”治疗神经痛、肌痉挛、肌无力等,在服务民众的同时,弘扬传承着中医文化。2019年裴建向跟师二十余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拜师,成立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龙华医院分中心,进一步提升了针灸科学术研究能力和临床服务水平。
传承经验 提升证据
采用“疏通督阳,醒脑开窍”治疗法则,形成“辨病、辨证、辨经络”的临证体系,建立了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决策树”的证类判别方法,提出了海派中医陆氏针灸基础上的中风证候要素、辨证配穴、针刺手法相互关联的“证-方-技”一体化中风病针灸方案,近10余年在全国七省市多家医院进行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对改善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尤其是手功能障碍的恢复,实现了医院-社区-家庭具有中医针灸特色的中风病综合防治转化应用体系,提升了中医服务能力,为众多中风偏瘫患者及家庭带去福音。
探索并建立高级别针刺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疗效证据及治疗方案,建立了“补肾泻浊,益智调神”的针刺治疗AD综合防治优化方案,完善了针刺干预AD的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与优势环节,包括临床分期、证候要素、辨证配穴、针刺手法量化,注重行针慎守勿失,针神一体,建立了安全、规范、有效的、可供推广的AD防治方案。
对于急慢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的诊治,他强调精准化治疗,讲究穴位解剖精准定位,控制进针深度、角度,以达“气至病所”,“针”到“痛”除。
心系教育 国际传播
裴建心系医学教育,在传承研究过程中体会到中医人才培养以院校教育、师承创新模式开展,“读经典、做临床、学各家、跟名师”环节落实的重要性。他担任国家卫健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规划教材,中医、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编委,“十四五”规划教材《针灸学》副主编,中医国际标准文库《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为针灸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同时,裴建十分注重中医针灸临床与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他认为针灸在深入走向国际的进程中,应该在中医文化的基础传授临床诊疗技术,为来自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澳洲、日本、韩国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医师、留学生进行针灸学临床培训,为弘扬中国针灸“世界名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