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毕业生感言——凡所经历,即所拥有,凡所拥有,足以珍惜

发布日期:2017-12-07 浏览次数:

凡所经历,即所拥有,凡所拥有,足以珍惜

孙博云

春去秋回,时光荏苒,又是一年毕业季,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不仅仅意味着告别校园,告别逝去的青春,也意味着要永远告别了学生时代。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回眸三年硕士求学之路,心中已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与大学毕业时稍有不同,此时此刻少了几分稚气、伤感和茫然,多了几分成熟、感恩和坚定。中医大求学三年,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和那颗曾经年轻的心,却开拓了我们的学术视野,丰富了生命的维度,收获更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经验,这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所不能更改和忘却的。

做“经世致用”之学问

“做学问,当求实”,每次谈及如何做学问时老师总会耳提面命式的教导,要求我们做学术应当弃华就实,不为空言,做“经世致用”的真学问。所谓“经世致用”之学问,即为“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医学应当是“经世致用”之学问,务病患之务,康济时艰,勇于解决“实在”问题,不务空谈。“求实”作为中医大校训,亦在提醒我们时刻牢记“实学”之经世致用精神。在当下,不得不承认学术圈存在追逐名利、弄虚作假、投机钻营之景象。但始终相信在中医大“求实”精神的洗礼下,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将保持一份遗世独立的清醒和智慧,不会遗忘和抛弃中医大学子“求实”之风骨和本分。

做“格物致知”之创新

“读书易,变通难”。如何将传统医学合理传承收纳,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似乎是每一个中医人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无论“变通”如何艰难,中医大学子都在锲而不舍地坚持着创新发展。从“创新创业学堂”、“神农杯”、“远志杯”的举办到各种“创新能力”专项培养项目的设立,中医大的校园里始终洋溢着浓郁的创新氛围,创新意识深入骨髓,“创新”俨然成为中医大学子的灵魂。“格物致知”一词,对于每一个中医大学子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了,无论是创新课堂上,还是课下与导师交流均时常被提及。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致,而后创新。有格物致知精神方能探究事物的本质,然后汲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推陈出新。

做“积极向上”之青年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这样写道。青年怎样,未来便怎样。要做“积极向上”之青年,是三年科研生活经历最深刻的体会。在繁重的课题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中难免会感到疲惫和迷茫,有太多的同学和朋友甚至出现焦虑、抑郁,丧失奋斗的激情。面对压力,有人选择了抱怨和牢骚,有人选择无奈接受和消极工作。其实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光,给时间一点耐心,熬过去就好了,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成长的过程伴随着内心的逐渐强大,当我们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蓦然回首,你就会发现曾经跌跌撞撞的过往不再是痛心的回忆,而是一段心怀感激的美好时光。

此刻的说文论道不免有托大之嫌,但凡所经历,即所拥有,凡所拥有,足以珍惜,这是中医大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岁月不可回头,人生从未毕业。离开了大学校园,也意味着开启新的人生篇章,需要我们去重新思考知识和实践、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联系,思考在人文信仰缺失的时代环境中如何丰富自己的人生意义。相信不管世界如何变迁,我们依然会站得笔直。依然坚持坦诚,正如我们坚持自我;依然保持信仰,正如我们保持崇高;依然向往美好,正如我们向往未来。带着在中医大三年积累的力量,传承着务实、创新的精神,我们信心满满,昂首向前。鹰击长空,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