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学科党支部成功入选上海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

发布日期:2023-02-03 浏览次数:

近期,根据《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支部建设的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要求,经推荐申报、资格审查、现场答辩、结果公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学科党支部成功入选上海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

6381188209644936343295668.png?id=495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学科党支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方针和路线,立足支部所在骨伤学科优势引领、专业特色鲜明、教学科研实力强劲、老中青人才梯队稳定等特点,逐步探索“五聚焦 五打造”工作法,将学科和专业发展瓶颈、教研工作难点作为支部工作重心,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支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荣誉。

坚持政治引领,

让支部堡垒“筑”起来

骨伤学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加强阵地意识培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支部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引领带动支部内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领全体党员传承前辈们艰苦奋斗的初心精神,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践行守护一方健康的使命。其次,党支部始终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发挥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打造特色骨伤学科党支部文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为医院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此外,党支部始终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从严党员教育,确保思想武装到位,筑牢“总开关”。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基本制度,做到组织生活有主题、有讨论、有记录,支部工作有规划、有落实、有反馈。从严党员管理,确保队伍建设到位,夯实“一线堡垒”。运用“四名册”(员工名册、党员名册、入党积极分子名册、发展党员计划名册)“四计划”(年度工作计划、发展党员计划、党员教育计划、党日活动计划)等档案管理模式,确保党员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大力实施党员人才培育工程,充分发挥伤科传人优势,积极把学科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学科骨干。从严党员监督,确保力度尺度到位,打造“红色名片”。发挥支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中的前哨阵地和堡垒作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支部党员会把手术患者红包在术前充入患者住院费用中,在术后归还住院缴纳金收据,让患者术前安心,术后暖心,康复放心。要求每位党员在岗期间佩戴党员徽章,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患者通过党员医术医德认同党员身份,由衷感叹“这个医生肯定是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临床医疗工作中,身体力行的践行党员要求。

助力健康中国,

让祖国医学“红”起来

支部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党建与学科发展深入融合,不仅重视传承发展,助力祖国医学发展,更是让中医药“红”起来,培养又红又专的业务骨干,落实业务学习,提升业务能力。为加强科室内涵建设,继承和发扬“石氏伤科”中医学术思想,学习和传播国内外最新的骨科治疗理念在学习党建精神、传统医学中党员们感受到了传统医学的魅力,感受到了石氏伤科开放包容、传承与创新的学术精髓,增强了文化自信,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学术上不足而倍加努力。在老党员潜移默化影响下,逐步培养出一支具有坚定政治信仰、高尚职业道德的学科后备骨干人才队伍。支部始终继承和发扬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学术思想,充分发挥“石氏伤科中药调治和王氏伤科手法导引相结合”的特色,结合先进诊疗技术的发展,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脊柱骨折及转移性肿瘤、骨关节病、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脊柱侧弯、创伤性骨折脱位等多种疾病上形成了一系列中西医融合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形成了脊柱、创伤、关节、手足四个亚学科发展方向,以及“预防-治疗-康复-养生-保健”五位一体的序贯治疗方案。目前院内制剂有鹿灵活络颗粒、芍红健腰颗粒、延芍止痛颗粒,外用敷药如石氏三色膏、王氏栀黄消瘀膏、温经膏、清营膏、丁桂散以及四肢洗方等,临床使用已有60多年历史,深受广大病家好评。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骨退行性疾病)、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试点中心(脊髓型颈椎病)、国家重点学科、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病专科(颈椎病协作组副组长单位),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慢性骨退变性疾病);上海市骨退行性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骨退行性病)、上海市十三五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中医骨伤专科联盟牵头单位。上海市中医防治颈椎病特色专科,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临床优势专科等所在地;也是全国首批中医骨伤科学硕士、博士点及首批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授予单位;是上海高校首批创新团队,荣获“上海市科技创新优秀团队”和“学习型团队”称号。上海市卫健委和医保局共同认定的首批14家关节置换准入单位之一。全年门急诊量服务量超11万余人,全年出院人次超4200多人次。

国医大师领路,

让先锋模范“树”起来

充分发挥优秀老党员传帮带作用,建立施杞名中医工作室,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支部内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施杞教授从事中医事业59年,坚持“以传承精华为主体,弘扬传统文化及融汇现代科学为两翼”的中医药发展模式,提出骨伤病整体论治观,构建了中医骨内科学,先后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第二届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医学百年发展终身成就奖、上海中医药发展终身成就奖、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特殊贡献奖、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奖、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国好医生”、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荣誉称号,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医学泰斗,虽年已耄耋仍挂念着流派的传承和青年的成长。石氏伤科第五代传人、院党委委员莫文主任先后荣获上海市医务工匠、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科主任金奖、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发表论文160篇,第一/通讯作者95篇,在Clinicaltrials.org、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等注册研究18项,牵头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6项。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7部。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7项,授权专利6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6名,师带徒20人。

凝聚发展力量,

让党建引领“强”起来

党支部领导班子以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以支委会为决策人,以党小组组长为联络员,团结协作,形成分工明确的组织运作架构,密切联系党员、群众、团员及党外人士,充分发挥以点带面,引领辐射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施杞教授“一体两翼”思想指导下,党支部在临床和科研领域迅速成长,占领学术高地,同时在政治上迅速成为基层党支部的重要引领者。党支部多年来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2项)等国家级部市级项目70余项,中医药防治老年慢性病专家共识及指南2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开发出中药新药及新制剂11项;团队建立了“老年慢性病三级防治体系”和31家培训示范基地,成果在全国200多家医疗机构推广,培养了2600多名基层单位医疗骨干,并率先建立了50万人“证病结合”慢性病社区队列,已有3200多万人次接受中医药服务,提高了我国老年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水平。支部党员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个人荣誉,支部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重大奖项。

践行初心使命,

让服务品牌“亮”起来

骨伤学科党支部始终关注党的后备军建设,带动团支部建设,着力强化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格局,一体研究部署,支持团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以及共建活动。党支部与上海沪东医院等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岐黄育人”实践基地,为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办好实事,提供新的实践平台。

加强党员团员理论的学习,内容涵盖党的历史、基本理论、形势政策、时事热点、青年话题等方面,组织青年党员团员讲党课,制作红色科普视频,发动大家积极性,自主研究,查找文献,用青年人的口吻讲述党的理论,以时事辨析、研讨碰撞、分享交流等形式,发挥同伴教育功能,强化思想政治阵地。支部青年在抖音、B站、百家号等多个媒体平台发布科普视频,总粉丝超过2万人,线上直播义诊200余场,辐射100多万人次。

年均组织党支部活动56次,大型义诊12场,支部建立“中医骨健康服务体系”,通过 “名老中医进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健康直通车” 等方式,推动了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连续4年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浦东新区航头镇、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开展一万多人次健康状况调查和健康服务咨询,普及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和中医“治未病”等知识。已有3000多万人次社区居民及患者接受中医骨健康服务,并在全国建立了中医骨健康服务示范区。

相关附件下载:

文件名:骨伤学科党支部 样板支部.png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