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见习随感(第六辑)

发布日期:2017-07-10 浏览次数:

上海中医药大学贯彻“早临床、多临床”的教学思想,设置三学期教学学期,小学期集中安排各类教学实践活动。5月15日小学期见习开始了,同学们都迫不及

待,带着新鲜感和好奇心来到了龙华医院,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所见所闻,了解一下他们的所思所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龙华医院医疗教学等活动。

龙华医院辅助检查科室见习之感想:

乔雪纯14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

时光飞逝,转眼一个月的小学期见习已进入尾声。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所见所闻让我有很多感悟,也有很多收获。

对于非临床专业的我们来说,能通过临床见习跟着医生查房和出门诊,实地体验了一个月的临床生活,这是一个很宝贵的体验,也是丰富自己临床知识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医院可以说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形形色色的人在其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在见习期间也看到了人生百态,可以说是走出课堂、接触社会的一次锻炼了。带教老师也都很负责,百忙之中也会时不时得指导一下我们,所以还要感谢老师们这一个月以来的照顾。

希望自己以后实习继续加油。

滕晓涵(14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

这一个月的见习让我获益匪浅,令我感触深的是科室里医生和护士的职业素养和对待病人的态度,主治医生能够记得自己负责的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每次查房时都询问病人的感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病人对医嘱有疑问时,医生也耐心解释并叮嘱他们注意事项,处处都体现出他们对病人的关心。此外,“纸上得来终觉浅”,虽然之前在学校上课时,我们就已经对糖尿病、胃肠道等疾病有了较多的了解,并学过了相关的临床营养知识,但真正到了医院,我才发现,还有太多太多是我所不知道的,怎样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上,给病人正确的营养指导,是我以后需要多多实践多多提高的!

陈诗龙(14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

一个月的见习生活即将结束,这是我们自大一以来,第一次到医院见习,满怀期待而来。在这里,有可亲的老师和师兄师姐,大家都很热心。

在脾胃科,一整上午的查房时间,平心而论,站一上午,真的很累,第一天体验查房的时候真的感觉脚都不是自己的。而医生则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着,可见作为一名医生真的不容易,不仅仅是脑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在更多的时候,我们要体谅医生,看到他们付出。我记得林主任对大家说过,作为脾胃病科的医生,一定要对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等等都要牢牢掌握,我们不能只依靠机器的检查,要将患者的症状与检查结果对应,从而更好的诊断。我再一次感受到的,不仅是行医严谨的态度,更是对病人的负责。相信每一位医生都把病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对于医生,我们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谅解。

在门诊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病人,大多数帮人给我的感觉就是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对疾病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其中对疾病有较高的认识是一个令我较为震惊的事!还有些病人甚至带着“考题”来看病,这也要求我们要学好专业知识,经得起病人的“考验”,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

这一个月的见习让我收获颇丰,所见所闻都将是一生的财富。也相信能给我接下来的实习生活和将来从事营养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庞雪蕊(14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

短短一个月的见习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作为一名大三升大四的学生,在这里,我亲眼看到了许多书本上所讲过的内容,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受益匪浅。

作为非临床专业的学生,能够借这次见习的机会,在脾胃病科、内分泌科和脑病科进行临床见习,是非常宝贵的一次经历。不论是跟班查房,还是门诊抄方,都能实际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病人,能够学到如何与患者交流的技巧,为之后的实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段见习的经历,也给我敲响了警钟,书本上考试内容以外的内容也需要我再去阅读、学习和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起去解会运用。

希望我能做到取长补短,在接下来的实习中做得更好。

马祥丽(14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

营养科主要有肠内营养剂配制,食物成分表整理,营养评估,门诊病房见习,治疗班工作,食谱制作系统学习等。由于负责整个医院病人的饮食,营养师则人数有限,因此工作很辛苦,但门诊人数相对不多,公众对营养的认知还需要提升,我们也要努力充实自我,为营养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此次见习以“看”为主,但也有实际操作如:测试血糖血压,制作小册子,与病人沟通交流等,不仅回顾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还提升了实际动手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这期间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听不懂上海话,很多老师和病人的交流就听不太懂,还有一些知识掌握不牢,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老师的耐心教导和病人的理解,收获了许多。从学校到工作分配岗位的距离越来越近,我们尽快让自己适应,不断丰富经验,不断充实自己。很感谢医院的老师和学校提供的见习机会,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医院的工作情况,学到了很多临床实用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