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故典新,经典传承
我院海派中医流派顾氏外科起源我国著名的中医外科世家顾氏外科顾云岩,至今已有近一百余年历史。第二代传人顾筱岩被封为“疔疮大王”,主张“外之症实根于内”,创研芩连消毒饮及疔疮虫治疗疔疮,逐步发展、成熟并形成了顾氏外科流派。第三代传人顾伯华是顾氏外科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又是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勇于创新,融通中西,丰富和发展了外科学术思想,夯实了中医外科临床实践和理论的基础。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保留了中医外科疮疡、甲状腺、乳腺、肛肠、皮肤、周围血管病、外伤性疾病及炎性急腹症等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科室,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完整的传统中医外科学术体系和建制的临床学科。
开枝散叶,蓬勃发展
以第四代传人陆德铭、马绍尧、唐汉钧、朱培庭、陆金根等老专家命名的名中医5家工作室立足传统中医理论,博采和融会历代外科医家所长,形成了融特色理论、特色诊治、特色外治法、特色方药等为一体的学术体系。建立养阴清热法治疗有头疽,凉血清热解毒法治疗疔疮走黄,托毒法治疗有头疽及疽毒内陷,扶正活血补肾壮骨法治疗慢性骨髓炎,通络法治疗乳痈,解毒排毒法治疗毒蛇咬伤,“通、润、辨、变”治疗急性阑尾炎变证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学术思想体系。并优化了糖尿病性足病、浆细胞性乳腺炎、肛瘘、银屑病、急性胆源性感染等5个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以及拖线疗法治疗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通乳法”治疗乳痈郁滞、中药贴敷热烘封包疗法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等4个特色技术,40多项特色制剂,临床使用率在90%以上。第五代传人阙华发、李咏梅、陈红风、刘胜、曹永清、张静喆等,不断拓展顾氏外科的学术内涵,上承师道、下培英才,现活跃在中医外科一线的医学弟子已达百余人,成为新时期推进我院中医外科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
流芳百世,春华秋实
乳腺学科
中医乳腺外科深得顾老真传,建树颇多,以陆德铭教授为首的乳腺团队,将乳癖分成肝气郁滞型和冲任失调型进行辨证论治,首创应用调摄冲任方法取得显著的疗效。乳腺增生中的冲任不调证乃是妇女周期性激素失调所致,团队从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这一理论,研发了中药“乳块消”用以调整周期性激素失调,拮抗异常激素的刺激,促进乳腺组织恢复正常结构,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传承团队基于陆老的“调和冲任法治疗乳腺病”,研制“乳宁冲剂”临床上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总有效率达93%以上。基于顾伯华老先生“慢性复发性伴有乳头内缩的乳晕部瘘管”的理论,后续提出了该病是由于乳腺管先天性异常,乳头内缩畸形所致的观点,并探明了该病与雌激素的相关性,结合临床与病理研究,确认本病即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瘘管期,提出了该病与其它乳房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在治疗上将单纯性瘘管的挂线手术改成切开术,既缩短了疗程,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以“浆细胞性乳腺炎瘘管期的中医治疗”的治疗特色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甲等奖。“以益气法为主干预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和转移”以袪腐化瘀生肌法,切开拖线等综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复发率低,乳房变形少等优点,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中较于同行取得明显优势。中医乳腺重视发扬中医外科优势特色,以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综合内服,手术多种外治方法开展,奠定了中医乳腺在中医外科中的重要地位。
皮肤病学科
皮肤科在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马绍尧教授的带领下运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指导诊治皮肤病,创先形成了从“肝”论治银屑病、从“脾”论治湿疹、从“肾”论治脱发、从“肺”论治痤疮,分期论治带状疱疹等特色中医诊疗经验,推广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团队总结导师经验方——“除湿止痒合剂”遣方用药特点,率先提出了“风湿热三邪俱清,心肺脾三脏共调”、“肺脾相互为用,相互协调”治疗变应性湿疹的中医理论。由此理论指导的“凉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运脾清肺除湿法治疗特应性皮炎”及医院院内自制制剂“除湿止痒合剂”,推动和促进了中医药论治“湿疹”“银屑病”等医学理论及实践的继承与创新。
疮疡学科
疮疡学科在唐汉钧教授的带领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慢性溃疡、疮疡、周围血管病、痛风、血管炎、甲状腺乳腺疾病及中医外治法等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出慢性难愈性创面当从络病论治,补虚、通络、解毒为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主要治则;提出“煨脓湿润法”、“煨脓祛腐法”、“祛瘀化腐法”、“活血生肌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虚、瘀”为本,“虚、邪、瘀、腐、损”为糖尿病性溃疡病机特点,确立益气化瘀的治疗大法,建立"益气化瘀"贯穿治疗始终的观点,形成益气化瘀为主内外合治的综合方案,取得显著疗效,加速创面愈合,降低截肢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等优势。疮疡科在国内率先将“拖线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有头疽、手部疔疮、瘰疬等形成的窦瘘,将中药熏洗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均取得显著疗效。国内首创建立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溃疡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揭示益气化瘀法中药加速创面愈合的机制,并通过基础研究,阐明了内治、外治、内外合治不同用药途径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加速创面愈合同时,减少了瘢痕形成,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的机制。
胆石病学科
以朱培庭教授领衔的胆石病团队长期致力于外科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硕果累累;尤其是对于胆道结石和胆道感染,首创“胆病从肝论治;肝病肝胆并治;胆系感染下为先;内治外治两兼顾;辨证求规范,用药求精简;辨证论治为先导,医产学研齐发展”五十字学术思想。朱老带领团队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成功研制开发了系列防治胆石病的中药新药(含胆宁片、升清胶囊及芍杞颗粒)。后备力量结合“胆病从肝论治”的学术思想,坚持学科前辈倡导“六腑以通为用”、“异病同治”治疗外科炎性急腹症的,在急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尤其是难治性肝胆管结石和胆道术后残余及复发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肝胆胰系统肿瘤等疾病治疗上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在中医界率先开展不同证型胆石病的“证”本质的研究,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从组织到基因水平全方位对“以病辖证”下的胆石病的“证”本质进行研究,为中医辨证论治客观化和中西医学的融洽交流提供科学依据。将“现代外科损伤控制和快速康复理念”引入围手术期中医药应用领域,以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营养支持治疗中积极开展大黄及相关制剂与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以促进术后恢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确立中医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肛肠学科
由陆金根教授领衔的肛肠学科在传承顾氏外科流派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基础上,优化了拖线疗法治疗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等技术手段。拖线技术无须切开或挂开皮肤、管道或过多切除周围组织,能最大限度保护窦瘘周围的组织,有效地保护组织正常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减少因瘢痕组织引起的皮肤缺损,避免后遗症;采用分批撤线方法,能最大程度避免管腔的假性愈合及遗留支管、残腔,减少复发,可以提高一期治愈率,降低难治性肛瘘的形成率,延长术后成瘘时间。同时在对于肛门局部功能保护及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创面渗出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后遗症少的优点。后人创研诸多如“隧道式拖线引流术治疗多支管复杂性肛瘘”及“血栓兼痔外静脉丛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截断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等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开拓了中医外科治疗肛肠疾病的新手段,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强、业务水平高、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和创造力的学术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