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睡眠,关注健康

发布日期:2018-04-09 浏览次数: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是2001年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发起的,2003年由中国睡眠研究会正式引入中国,以此提高人们对睡眠健康的关注。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规律休息,健康睡眠”。

人的一生中,睡眠的时间占据了人生1/4甚至1/3的时间。年龄越大,需要的睡眠时间就越少。睡眠障碍有很多种表现,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失眠。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1、环境因素、工作压力、饮食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2、躯体疾病,如疼痛,咳嗽,气喘,睡眠动腿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3、心理因素,包括压抑、焦虑、紧张情绪,长期无法缓解导致了慢性的应激源,最终可导致焦虑、抑郁、神经衰弱等心理疾患,失眠症患者中约35%~44%伴有此类精神疾患。4、此外,白天睡眠太多或不适当的使用安眠药也可造成失眠。几乎人人都经历过短暂的失眠, 这种偶尔的失眠不能诊断为失眠症, 并且大多数人通过自我调节睡眠都能很快恢复正常, 只有一小部分人失眠慢性化,形成了具有诊断意义的失眠症。

“规律休息,健康睡眠”,简单8个字,做起来不容易。要有健康睡眠就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健康教育主要涉及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方面,具体内容包括:

1.不要在睡前4~6小时服用含咖啡因或尼古丁类的食物或药物;

2.不要在睡前喝酒,因为酒精会导致兴奋,可能引起更多的片断睡眠;

3.不要在睡前饮食过饱,或者饮液体过多;

4.不要在睡前3小时锻炼,不要在睡前剧烈运动;

5.尽量减少白天睡觉时间,减少除睡觉以外在床上的时间;

6.尽量避免噪声、光线、温度等环境因素对睡眠的干扰;

也许有一部分失眠患者即使做到了以上方面,但还是不能改善失眠的情况。这里我们介绍一种刺激限制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要训练失眠患者把入睡与床和卧室重新建立联系,要缩短在床上(或卧室)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因为对于大多慢性失眠患者,上床睡觉或者进入卧室已经变成了一个强烈的消极暗示,主观上告诉自己要睡觉但却难以入睡,因此产生了极强的挫折感,并形成恶性循环。刺激限制治疗的训练内容包括:1.只有当困倦时才上床睡觉;2.如果不能在15~20分钟以内入睡或重新入睡,应立即离开床或卧室到另一房间,只有当再感到困倦时才回到卧室;3.每天晚上可以重复1、2过程,无需因此而焦虑不安;4.每天早晨按时起床,形成规律性,不要计算一晚上共睡了几个小时;5.不要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无益的活动,如在卧室内看电视、小说等;6.白天的小睡时间不宜太长。

关注睡眠即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很重要,不要等到形成了慢性失眠症才开始关注睡眠健康。